铜钱字面朝上表示“顺利通行”?边区银行破译情报暗号
文│刘永加晋察冀边区银行诞生在炮火连天的抗战初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最早的一家银行,也是敌后19个抗日根据地中唯一经当时国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银行。在开展对敌货币斗争,扶植和发展边区经济,保障军需,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我国金融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01创办银行刻不容缓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检阅部队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蓄谋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时,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从大局出发,与国民党政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开辟抗日根据地,以便有效地牵制敌人,消灭敌人。1937年10月,八路军115师一部二千余人,在聂荣臻同志的领导下留守五台山开展游击战争。11月,粉碎了日寇的围攻,建立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这是我党在抗战时期最早创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但是当时面临着许多不利的因素,特别是当地的金融秩序混乱。晋察冀三省沦陷时,货币极为复杂,省有省钞,县有县钞,各省各县的钞票离开了本省本县就如同废纸。这种货币金融上的割据、混乱局面,严重地影响了晋察冀边区的物资交流和贸易畅通。国民党政府虽然于1935年11月,实行了“法币”政策,“法币”作为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但抗战开始后,由于富商大户相继逃亡,法币亦随之流向后方;再加上日寇大量地吸收法币,以便窃取外汇,掠夺物资。致使晋察冀三省流通的法币大为减少,严重影响了商品的交换。最严重的是,日本侵略者利用占领天津后得到的旧河北省钞的底版,大肆印发并伪造河北省钞票,用以掠夺中国的资源,榨取华北人民的血汗。此外,各地方银行,商号及投机者滥发的地方小票,也充斥着三个省的市场。因而,进行边区货币金融建设,形成自己统一的本位币,沟通三省金融,运用和筹划基本资金,保证军需并保证边区经济建设计划的实现,打击日本侵略者破坏法币和垄断华北金融阴谋,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晋察冀边区银行开幕广告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河北省西部山区的阜平召开,宣布晋察冀边区政府正式成立,聂荣臻同志任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38年3月20日,边区政府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边区人民的迫切要求,开会通过了《边区为统制与建设经济的设立银行、发行钞票》的决议案,并于同年3月20日在五台县石嘴村正式成立了“晋察冀边区银行”,最初的银行驻地设在“普济寺”内。任命关学文为银行经理,胡作宾为副经理,总行设有发行科、出纳科、会计科、营业科、秘书室、文书股、庶务股、运输队和警卫队。当时处于残酷的战争环境中,日寇“扫荡”、“围剿”频繁,妄图扼杀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其银行,因此,边区银行几经辗转,最后在灵寿油盆儿、黄土台、大西沟和阜平一带的大东沟住下来。对于边区银行的运行及货币发行,1938年8月17日,毛泽东同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致电聂荣臻、彭真,并告朱德、彭德怀,提出边区货币政策的原则,“一、边区应有比较稳定的货币,以备同日寇作持久的斗争。二、边区的纸币数目,不应超过边区市场上的需要数量。三、边区的纸币应该有准备金:第一货物,特别是工业品;第二伪币;第三法币。四、日寇占领城市及铁路线,我据有农村。边区应该有适当的对外贸易政策,以作货币政策之后盾。五、边区军费浩大,财政货币政策应着眼于将来军费之来源。六、在抗战最后胜利之前,问题中心在于边区纸币应维持不低于伪币之比价。”这对边币发行的准备金问题、未来定位、发行的数量,乃至伪币、法币的前途做出了准确的预断。02用政策支撑财政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印刷局旧址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的边币,是敌后各抗日根据地最早发行的货币。它作为纯流通手段,在没有外汇基金的情况下,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是因为边区政府制定和贯彻实施了正确的货币政策。一是执行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驱逐伪币、杂钞、排斥法币,确立边币独占发行地位。 边币发行前,晋察冀边区的金融秩序非常混乱,货币流通极为复杂。 在河北流通的有法币、河北省银行钞票和各大城镇私商签发的杂钞; 在山西有四行(山西、铁路、盐业、垦业)晋钞、山西土货券和信用合作券; 察哈尔省有察南银行的钞票。 日寇随其军事占领,加紧经济掠夺。 一方面强制推行军用票以及日本银行、朝鲜银行和伪满中央银行的钞票,另一方面又大量印发被其控制的河北省银行钞票。 1938 年以后,又建立了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和伪蒙疆银行,发行了伪“联银券”和“蒙疆券”。 面对这种状况,边区亟需通过发行自己的货币加以改变,建立独立自主的本币流通。 因此,根据地首先迅速肃清敌伪币和杂钞,然后根据条件,逐步停止使用法币,以便扩大发行边币(本币),独占市场,稳定币值。二是货币“统战”政策。 1935年国 民党政府改革币制实行法币,如何对待法币,在统一战线内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晋察冀边区根据抗战的实际情况,对法币采取了既联合又限制的政策,这就是货币“统战”政策。 所谓联合法币,有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原因。 边币开始发行时,考虑到法币有较稳固的社会物质基础,经济上需要联合法币,用法币给边币标价,边币与法币一比一投放市场,且边币发行量不多,不能全部满足市场需要,还要通过法币,打击伪币; 政治上考虑到已经与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边区政府暂时保留了法币。 后来敌伪大量发行伪“联银券”,套取法币,在这种情况下,边区政府采取断然措施,于1938年6月,禁止法币流通。 由于动员和准备工作充分,只经过10个月就取得停用法币的胜利。三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货币政策。 1942年12月毛泽东同志指出: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 边区的货币发行认真贯彻了这个总方针,即通过货币发行达到两个目的: 一个是支持财政填补岁入之不足,满足军队的供给,军需品购买以及其它财政支出; 另一个是支持生产,向农民、手工业者、合作社等提供维持物资的生产和流通所需资金。 其次,边区银行在保证财政开支的情况下,用银行贷款等方式尽可能把资金投到生产事业中。 1940年至1944年,边区银行先后颁发了《晋察冀边区银行合作贷款办法》、《晋察冀边区银行生产贷款办法》、《边区银行办理实业放款简章》和《县联社生产贷款办法》等文件,在政策上给予了保证。 同时边区银行在贷款中,把支援农业放在首位。 这些货币政策的施行,对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03造出属于自己的货币晋察冀边区银行壹圆券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筹建边区银行之初,就调此前边区政府成立的“人民自卫军”印刷所赴阜平、五台山一带法华村承担边币的印刷任务。由于任务 紧急,自己设计了一元两元和一些角券样张,经批准后在华法小学开印,最先印出了“晋察冀边区银行壹元券”,并向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报喜。印刷到一定的数量后裁切整理用骡子驮送到经理签章处,经理签章打印后准备发行。晋察冀边区银行是 1938 年 2 月 18 日正式成立的, 3 月 20 日在五台县石咀镇的普济寺召开庆祝大会,并正式开始营业,发行晋察冀边区币。 在当天召开的庆祝大会上,边区行政委员会副主任胡仁奎及其他委员,各界人士参加了大会。聂荣臻司令员骑着大红马亲临现场祝贺。不久,日寇第一次进攻边区银行在阜平法华村的印刷厂,全厂干部职工翻山越岭,带着机器和材料行程 90 里来到阜平龙泉关,休整两天,又开始行军到五台山的古佛寺、金岗一带,仍坚持印刷晋察冀边币。边区银行边区印刷厂随着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和对敌占区货币斗争的需要,边币用量越来越大,亟需扩大生产。 1938 年 12 月 30 日正式成立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财政处印刷局。 把银行部分编为第一大队,印刷局编为第二大队。 为了提高印刷数量和质量,关学文和冯国俊二人又亲自回 到冀中,在吕正操司令的指示帮助下,到经济发达、印刷厂较集中的束鹿县辛集和旧城,找到 8 个具有爱国思想印刷厂的掌柜,动员他们拿出印刷机和人员到边区银行印钞票。 还在旧城搞到了一台柴油机和先进的脚踏铅印机、号码机、刀切机、大石印机等,再加上一些与平津企业有关系的采购人员也纷纷加入。 他们征用一些大车,连人带机经过 20 多天的长途跋涉,来到了山西五台古佛寺、金岗、门限石村一带。机器的增多和技术人员的增加,开始用柴油机带动印钞票,生产效率大为提高,有效地保障了晋察冀各解放区边币的发行供应。 纸张油墨印刷材料都是由原各厂的采购人员利用各自熟悉的渠道从平津采购来的。 但好景不长,日寇汉奸发现了边区银行的印刷厂,经常来扫荡扰乱。 印刷局又奉命转移到阜平、平山等深山区。 此后,根据敌情不断转移,全局职工干部带着机器设备和敌人打游击。边区银行当时共发行了 20 枚铜元、一角券、二角券、五角券、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伍拾元、壹佰元 10 种票子。 后来又发行了 200 元、 500 元、 1000 元、 2000 元、 5000 元 5 种大面额的纸币。 边区银行的票子发行后,清除了地方发行的各种钞票,统一了边区的货币市场,支持了生产,改善了人民生活,深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欢迎。 当时人们称晋察冀边区票为 " 抗日票 " 、 " 红票子 " 。 在山西、河北、察哈尔省、热河省以及辽宁西部、内蒙古、山东德州地区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流通,使用人口达 3000 多万人。04军民共渡难关1945年8月,晋察冀边区银行同志合影。前排左二为关学文。边区银行的发展壮大令日寇胆战心惊,他们妄图毁灭边区的经济发展,掠夺粮食,推行伪钞,缩小我边区根据 地。面对凶恶的日寇,边区银行的同志们和当地群众并肩作战,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阴谋。在斗争中,我抗日军民发明创造了隐藏印刷厂的方法,一是在山上用钢钎一钻一锤地凿出两间房子大小的石窟两个,放置主要印刷机器,用石头封口,积土成斜坡,然后栽种庄稼,天衣无缝。二是把梯田挖开,里面用料石砌起三个石屋,粮食、物资藏在里面,再恢复原貌,外看是梯田,实则为地下仓库。现在石窟和“地下仓库”仍保存完整,印证着抗日军民的智慧和勇敢。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迷惑敌人,经组织决定: 把银行所在地油盆儿改名“李家沟”,黄土台改名“庙台”,大西沟改名“石家寨”,古石改名“傅家庄”,板房改名“新庄儿”。 敌人多次派人暗暗侦察对照地图上的村名核实,准备派飞机去轰炸或派重兵围剿,企图消灭我边区银行。 但始终不能对号,找不到银行的所在地,才使银行没有遭到破坏。 那时,村民们分组站岗、放哨、送鸡毛信,吓跑、抓住了多个敌探、汉奸。 当时,有一个汉奸叫李二和尚,山西繁峙县人。 潜伏在北营伺机刺探银行的情况。 他多次到油盆一带活动。 他在衣襟下面缀有五个制钱,作为情报暗号。 每月的农历初一他到北营与专人接头一次。 接头并不说话,只是在手中摆弄铜钱,如五个铜钱字面朝上,说明是可以“顺利通行”; 五个字面朝下,表示“事事不利”; 他就是利用铜钱字面有仰有覆,来说明进攻银行有曲折。 李二和尚在油盆活动时曾偷拿了一捆没有打印银行经理印章的边钞。 后来,他分了一部分给村里的一位民妇,在使用时被群众发现并举报。 警卫队立即行动,经过缜密追查,抓住了这个可耻的汉奸。 边区政府在油盆儿召开了公审大会,将汉奸李二和尚处以死刑。在边区银行的建设和发展中,当地的群众和银行的同志们同甘苦、共患难,运来物资,输出边币。1940年7月中旬,连日暴雨百年罕见,山洪暴发,泛滥成灾。房屋倒塌,田园冲毁,人畜伤亡,交通断绝达两个半月之久。物资不能输送,边币不能送出。人们急中生智,把钞票放进美孚石油的空桶里,再用焊锡封固,装进大型的网兜里,用绳索拽过河去。就这样,才将印好的钞票送了出去。当时的印刷条件十分艰苦。 机房内漏雨如注,工人们就利用北瓜叶、蓖麻叶苫盖机器。 几个人围坐在一把油布雨伞下,夜不成寐。 那时吃饭成了严峻的问题,经边区银行党组研究决定,执行粮食配给制。 后来的所在地灵寿县直机关为了支援边区银行,每人每天只领到定量的玉米面,只相当于平时的一顿饭量。 庙台村长周学农、油盆支书赵克贤等人冒雨逐家逐户动员群众,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从地里挖出半熟的土豆,掰下青嫩的玉米棒支援银行的同志们。 银行的机关干部、工人也主动把一日三餐改为两餐,以黑豆为主食,同样定量,每顿不超过三两,也时常以野菜、树叶为食。敌人封锁严密,再加上道路条件恶劣,将货币运出去十分困难,急需一条出路。 为解决这一难题,边区银行决定,从油盆到平山要开辟一条新路。 军民齐心协力,奋战两个多月,从油盆、大西沟经漫山到平山的平岭、林下,一条跨越平均海拔一千多米高山的盘山路修成了。 日寇采取经济垄断、封锁扼杀的图谋彻底失败了。1948 年 4 月 15 日,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冀南银行与晋察冀边区银行的货币固定比价,混合流通,同时停止发行边币。 晋察冀边区银行总行和冀南银行总行迁入石家庄联合办公, 7 月 28 日合并为华北银行。 12 月 1 日,华北人民银行发出第 4 号布告: 宣布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人民币开始发行; 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为中国人民银行题了行名,并委托华北、华东印刷了 10 元、 50 元、 100 元新币。 从此,晋察冀边区银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