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中院发布全市法院2024年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典型案例

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交通出行安全事关民生,为提高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意识,共建安全交通秩序,为全市人民的生产生活出行保驾护航,在第十三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来临之际,为了做好交通安全宣传,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聚焦“文明交通、携手共创”的活动主题,发布全市法院2024年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典型案例。近年来,为积极发挥机动车交通事故审判工作职能,连云港法院主要采取以下工作举措:一是运用互联网+,线上办理、诉前化解。依托法院系统搭建的“道交一体化”平台,提供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信息共享和在线处理服务。二是注重民生保障,就近办理、集中审理。依法及时、妥善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不断推进案件审理的专业化水平。5家基层法院在公安机关事故处理中心设立专门的交通事故诉讼综合服务中心,方便了当事人诉讼。三是完善繁简分流,简案快审、难案精审。市中院设立速裁庭快审简单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做到当天立案、7天内开庭,20天内审结,不断提升审判效率。市中院民三庭集中审理疑难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以精品案例引领类案裁判,有力提高了审判质量。就防范和化解交通事故风险,连云港法院提醒广大人民群众,要遵守交通规则,依法及时救助伤者和报案,迅速通知保险公司理赔,在线处理纠纷,谨慎出借车辆,非营运车辆的使用性质变更时,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案例一:擅自改变车辆使用性质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保险公司不承担商业三者险内赔偿责任【案情简介】2023年6月30日,被告江某尧驾驶被告付某佳的小型轿车与原告江某驾驶电动三轮车发生刮碰,造成原告江某受伤,双方车辆不同程度受损。经公安交警部门认定,江某尧、江某均负本次事故的同等责任。上述小型轿车按照家庭自用汽车性质在被告某保险公司处投保了交强险以及商业三者险,而事故发生时,行驶证显示该车使用性质为预约出租客运。事故发生后,原告江某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江某尧、付某佳、某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法院裁判】生效判决判令,被告某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对于超出交强险部分,由被告江某尧自行承担60%赔偿责任。【典型意义】车辆的使用性质分为“营运”和“非营运”,若投保人以“非营运”车辆性质投保,但投保后却用于经营性运输行为导致其危险程度显著增加,投保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如被保险人未履行前述通知义务,因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本案中,被告付某佳改变车辆使用性质,导致被保险机动车危险程度显著增加,且未及时通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可以拒绝赔偿事故损失。案例二:未投保交强险的车辆发生事故的,由投保义务人、事故责任人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承担共同责任【案情简介】2022年6月26日,被告王某驾驶小型汽车在道路由西向南右转弯出道路时,在非机动车道与由西向东骑行电动自行车直行的被告石某甜相撞,致两车损坏、原告石某甜受伤。经公安交警部门认定,王某负全部责任,石某甜无责任。被告王某驾驶的车辆登记在被告乔某名下,该车辆未投保交强险,但在被告某保险公司处投保了商业三者险,本起事故发生在保险期间。原告石某甜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王某、乔某、某保险公司赔偿损失。【法院裁判】生效判决判令,被告王某和乔某在交强险限额内共同赔偿原告石某甜医疗费、营养费等合计27000元;被告某保险公司在三者险范围内赔偿原告剩余费用1648.17元。【典型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未依法投保强制保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投保义务人和交通事故责任人不是同一人,被侵权人合并请求投保义务人和交通事故责任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交通事故责任人承担侵权人应承担的全部责任;投保义务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与交通事故责任人共同承担责任,但责任主体实际支付的赔偿费用总和不应超出被侵权人应受偿的损失数额。本案中,乔某作为肇事车辆的所有人未依法投保交强险,违反了法律规定,其作为投保义务人应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与交通事故责任人共同承担责任。案例三:上道路行驶的运输型拖拉机也应当投保交强险【案情简介】2022年11月2日,原告张某某驾驶电动自行车沿道路由东向西行驶时,与被告商某某发生故障后往前摇行的手扶拖拉机追尾碰撞,造成车损及原告张某某受伤的交通事故。经公安交警部门认定,原告张某某负主要责任,被告商某某负次要责任。被告商某某系手扶拖拉机所有人,该车辆未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原告张某某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商某某赔偿损失。【法院裁判】生效判决判令,被告商某某对原告张某某交强险限额内损失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交强险限额外损失承担30%的赔偿责任。【典型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未依法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投保义务人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江苏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应当依法办理拖拉机交强险。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江苏省财政厅、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机保险工作的通知》明确,从2017年起,财政给予保费补贴的农机保险险种统一为农业机械综合保险和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交强险。本案中被告商某某驾驶的手扶拖拉机具有从事道路运输的功能,属于上道路行驶的运输型拖拉机,依法应当投保交强险。投保义务人未为机动车投保交强险的,应当依法承担交强险责任限额赔偿责任。案例四:驾驶人无证驾驶造成交通事故导致第三人人身损害的,保险公司应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先行赔付【案情简介】2023年7月25日,被告李某某驾驶小型轿车沿道路由北向南行驶,与徐某某驾驶正三轮摩托车同方向行驶发生追尾事故,造成徐某某当场死亡及车辆损失。经公安交警部门认定,被告李某某未取得驾驶证、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观察疏忽,承担事故主要责任;徐某某未取得有效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未登记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承担事故次要责任。李某某的车辆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事故发生后,受害人徐某某亲属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李某某赔偿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财产损失等各项损失181900元。【法院裁判】生效判决判令,某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赔偿原告因受害人交通事故死亡的损失180000元。【典型意义】交强险具有突出的公益性和强制性,将具有严重损害性的机动车交通事故风险社会化,从而实现更便捷救济受害人的目的,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如果将驾驶人违法情形下交通事故损害风险转嫁给受害人,则违背了交强险的设立目的,难以实现其基本功能。故即使司机无证驾车,交强险的保险公司亦应当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并有权向侵权人追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第三人人身损害,当事人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驾驶资格的;(二)醉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三)驾驶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本案中,李某未取得驾驶资格、饮酒驾驶机动车造成受害人死亡,受害人亲属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赔偿,法院对其人身损害赔偿请求予以支持,对财产损失赔偿请求未支持。案例五:商业三者险保险人对免责条款履行提示说明义务的,可以按照约定不赔偿替代性交通费用等间接损失【案情简介】2023年7月3日,原告胡某芸驾驶小型普通客车与被告王某柱驾驶轻型自卸货车在某公路发生碰撞,导致原告车辆受损。经公安交警部门认定,被告王某柱负全部责任,原告胡某芸无责任。被告王某柱驾驶的车辆在被告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及商业三者险。原告胡某芸家住开发区朝阳街道,工作在徐圩新区,案涉车辆用于通勤代步,因本案事故受损维修2天。案涉商业三者险保险条款约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意外事故,致使任何单位和个人停业、停驶、停电、停水、停气、停产、通讯或网络中断、电压变化、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各种间接损失,保险人不负责赔偿。某保险公司已经就免责内容向投保人履行了提示说明义务,并获得投保人已签字确认。原告胡某芸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二被告赔偿交通费等损失。【法院裁判】生效判决判令,被告王某柱赔偿原告胡某芸替代性交通工具费140元。【典型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财产损失,当事人请求侵权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四)非经营性车辆因无法继续使用,所产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本案中,原告胡某芸主张的交通费,属于车辆维修期间无法使用而产生的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符合上述法律规定。根据车辆品牌、型号,结合其通勤区间,法院酌情按照70元/天计算替代性交通工具费为140元(70元/天×2天)。根据保险条款约定,替代性交通工具费属于事故造成的间接损失,被告某保险公司免除赔偿责任,应由被告王某柱赔偿原告。编辑 | 王瑞普供稿 | 市中院民三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时尚
当年的刘诗诗为什么要爱他啊?!
下一篇:西安交通大学:劳动教育 润成长底色